趙煦[無人駕駛飛機專家]

趙煦[無人駕駛飛機專家]

趙煦(1938年9月1日-),男,飛行力學與控制專家,湖南省瀏陽市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空軍某試訓基地一區二站總工程師。先後參與或主持研製了“長空”等系列無人機,為我國無人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曾被媒體譽為“無人機之父”。

基本信息

人物簡歷

趙煦趙煦

趙煦(1938年9月1日-),男,飛行力學與控制專家,湖南省瀏陽市人。

1964年7月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同年入伍,大學本科學歷。

1970年5月入黨,

空軍某試訓基地一區二站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專業技術2級,專業技術少將軍銜,空軍首席專家,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從事無人機總體專業。

入伍40多年,先後參與或主持研製了“長空”等系列無人機,為我國無人機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曾被媒體譽為“無人機之父”。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研製無人機

長空一號大型無人靶機是趙煦將軍的重要成果之一長空一號大型無人靶機是趙煦將軍的重要成果之一

五十年代末我國從蘇聯進口過一些無人機,但這種飛機性能差,使用空域窄,續航時間短,只能飛十幾分鐘,而且協作面廣,每次執行空靶任務時,要有蘇聯進口的大型飛機帶到天空投放。1964年,趙煦到基地的時候,無人機已經所剩無幾了,母機也快要退役。他立志要為改變這種局面而奮鬥。
根據當時國內航空工業的水平,他認為如果增加發動機的推力,設計適當的起飛系統,首先甩掉母機,讓無人機自己飛起來是可以做到的。不久,趙煦上交了一份切合實際又有獨到見解的建議書,引起當時基地黨委的高度重視,很快決定讓趙煦擔任改裝工作的總體設計,由7名大學生共同承擔這一光榮的任務。
下連燒鍋爐不到半年的趙煦被提前調到科研室。這項任務對一個剛從學校畢業的趙煦來說是很艱巨的。當時的無人機,除了有限的幾本操作規程外,沒有其它任何參考書。他們利用近似計算法算出,如果將原來的衝壓式發動機換成國產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推力將從300多公斤增至近2000公斤,剩餘推力將大大超過起飛所需推力。根據某型渦噴發動機安裝點應力集中的特點,他們自行設計了一種發動機與飛機殼體連線的固定箱,把渦噴發動機牢固地連線在機殼上,動力問題解決了。

長空一號無人靶機長空一號無人靶機

當時的無人機是由母機帶到空中,象“母雞下蛋”一樣從天空投放的。趙煦在一張國外飛機的圖片啟發下得到新的靈感,提出天空帶飛與地面帶飛一致的原理。認為,如果設計一種能滑行的小車,把飛機固定在這種小車上,利用發動機的推力使飛機滑跑速度達到一定值後,突然將飛機與小車分離,這樣,飛機就能自己飛上天去。他們從廢品堆里找來了某型殲擊機的輪子、鋼筋、鐵條,讓基地修理廠為他們焊接了一個車架子。一切都是土法上馬,因陋就簡。趙煦作為總體方案的設計者,對空氣動力特性、結構強度、飛行性能、飛行航跡等進行了全面的計算論證,由於設備落後,他把計算尺、算盤、手搖計算機等能算的工具全用上了,沒有資料就比著實物建立計算模型,和大家一起邊研究,邊試驗,自製的起飛車協助飛機滑跑就這樣成功了。

趙煦趙煦

怎么樣保證起飛車與飛機適時解脫卻成了一個大問題。因為解脫早了,飛機升力不夠,飛不上去,解脫晚了,連同起飛車一起上天了。這個問題困了他們好長一段時間。一個漆黑的夜裡,趙煦從樓上辦公室下樓梯,由於走廊燈壞了,他把頭壓得很低還是看不清路,突然一腳踩空,“蹭蹭蹭”踉蹌到樓底,額頭重重地撞在對面的牆上,起了一個包,他解嘲地自語道:“低頭力矩太大了。”“低頭力矩!”他突然大聲喊起來,這不就是無人機起飛時所需要的一種力嗎?他轉身跑上樓去,制訂了一套與正常起飛完全相反的方案。他一項一項地進行驗證,早晨同事們都來上班了,趙煦還在埋頭計算,大家都感到納悶:今天趙煦怎么來這么早呢?當他把新方案一公布時,大家都明白了,原來趙煦又熬過了一個不眠之夜。
1966年12月6日,由趙煦等7名小字輩改裝的飛機一舉試飛成功,它為我國自行設計無人機奠定了基礎,是我國航空史上的一件大事。後來這種飛機被命名為“長空一號”無人機。1967年夏改裝成功第二架,1968年初改裝成功第三架。
值得稱讚的,不僅僅是改裝的成功,更有改裝設計者那無私奉獻的精神。1968年4月,趙煦和他的戰友們把這項發明無私地轉讓給了南京航空學院,使他們在此基礎上,源源不斷地發展製造出了各種型號的“長空一號”無人機。當新一代的“長空一號”無人機通過國家級鑑定,其飛行性能跨入世界先進水平的時候,南京航空學院無人機研究所所長呂慶風同志沒有忘記最先研製“長空一號”的同志們,他著文告訴人們,“長空一號”無人機是在空軍某部改裝某型無人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向核污染宣戰

趙煦趙煦

從60年代中期開始,我國的核試驗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核子彈氫彈相繼試爆成功,標誌著我國是擁有核武器的強國。但是核試驗也使部分飛行員身體受到損失。因為每次核爆炸後,必須由飛行員駕著飛機穿過蘑菇雲取出空氣樣品拿回來分析。資料記載,從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以來,有多少名參加核試驗空氣取樣的飛行員受核輻射傷!有的甚至不得不停飛。這個嚴峻的事實使趙煦的心頭為之震撼。他說:“我們作為從事無人機工作的科技人員有責任使飛行員免遭核污染。”他們著手研究試用“長空一號”完成核爆區穿雲取樣任務。
時間:1977年9月17日
地點:新疆羅布泊。
我國第14顆核子彈空爆即將開始。趙煦率領他的人馬在離羅布泊310公里遠的馬蘭待命。“長空一號”昂首挺立,隨時準備搏擊蘑菇雲。飛機一起飛,趙煦就要乘車奔赴260公里外的飛機著陸地點,檢查飛機的著陸情況,這個著陸地點是經過趙煦反覆爭取才定下來的。他經過反覆計算,得出最佳著陸地點是離核爆區50多公里處。13點整,隨著一聲巨響,蘑菇雲剛剛瀰漫天空,“長空一號”無人機就呼嘯著鑽入了蘑菇雲中,很快將空氣樣品取回,並在指定地點著陸。為無人機進行核爆炸取樣開創了先河。更令人驚奇的是,飛機著陸時,飛機上的燃料已基本用完,足見趙煦的計算是多么準確。
為了增加試驗取樣劑量,他們在單機取樣的基礎上,經過改造指令設備,又取得了雙機同時進入核爆區取樣的成績。1979年9月13日,看著無人雙機取樣安全返航時,趙煦的兩眼模糊了。

闖出一條新路

利用退役殲6改裝的超音速無人機利用退役殲6改裝的超音速無人機

1979年,庫存的進口靶機已全部用完。國防科委召集有關院校、工廠、研究所、試驗單位的專家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研究如何恢復甦聯某型進口靶機的生產線問題。趙煦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如果按部就班地研製生產,跟在別人後面學,那是永遠要落在別人後面的。我看現在部隊的某型飛機已經大量退役,有的送給了博物館當陳設,有的送給了學校作教學用具,如果能把這種飛機利用起來,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的意見是直接在退役的某型飛機上改裝。”趙煦的建議很快被採納了,並決定由趙煦帶領工程技術人員重點攻關。
經過近3年的努力,主要改裝部件都設計安裝完畢,新改裝的無人機馬上要進入滑跑試飛試驗了。然而這種飛機雖然在飛行員的操縱下象一頭順從的綿羊,起飛著陸非常平穩,但是離開了飛行員就象一匹不羈的野馬,簡直無法制服它。儘管自動駕駛儀、全自動程控系統都已裝好,但就是不聽“使喚”。飛機每次滑跑都要偏出跑道,有時簡直在原地打轉。
當改裝工作遇到麻煩時,不少人自然想起了蘇聯專家撤走時丟下的話:“如果要將有人駕駛飛機改裝成無人機,至少要有直徑4公里的圓形跑道。”這是不是科學的論斷?還有別的路可走嗎?趙煦不知道翻了多少書,查了多少資料和數據,也不知道做了多少次試驗。在他試驗最緊張的日子裡,經常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有時在辦公室打個盹兒,第二天接著乾。謎,終於解開了,他運用點剎氣動糾偏相似轉換原理,非常成功地改裝了起飛系統,使無人機自動地從跑道的東頭滑向西頭,試滑近4000米還幾乎在中心線上,打破了蘇聯專家的“圓形跑道說”。
1983年6月15日,歷盡艱辛的“靶五甲”就要正式試飛了,今天它要獨自沖向藍天,趙煦的表情顯得非常嚴肅,因為他知道成功與否,滑跑是最關鍵的一步。見飛機緊貼著跑道的中心線滑跑,他心裡很滿意。根據滑出時間判斷,飛機快要離地了,可就在這時,只見跑道的另一端突然冒起一個火球,接著“轟”的一聲巨響,飛機爆炸了。滾滾的濃煙呼嘯而起,象晴天霹靂打在趙煦的身上。
經檢查鑑定,飛機失事的原因主要是自控系統給收起落架信號的時間早了兩秒鐘,以致飛機還沒完全離地就收起了起落架。他們沒有氣餒,找出原因後又齊心協力重新進入了改裝試驗。
1984年6月6日,經中央軍委批准,一項新型空空飛彈打靶試驗任務在航空武器國家靶場拉開戰幕。一架紅色的高空高速無人駕駛飛機靜靜地停在起飛線上,隨著指揮所里“開車”、“起飛”的口令,伴隨著雷鳴般的轟響,無人機起飛、躍升、轉彎、加速……20分鐘後,一架新型國產高速殲擊機攜帶新型飛彈從地面沖向藍天。追逼無人機,逼進——擺脫,再逼進——再擺脫,幾分鐘後,飛彈噴著火舌沖向無人機。空中剎時出現了巨大的轟鳴和飛彈遇靶的景觀。它宣告了新型無人機首航成功,宣告了新型飛彈試驗成功。一位老專家激動地說:“這項無人機改裝技術將適用於國內所有的亞音速飛機改裝,這等於為中國建立了一座超大型的無人駕駛飛機的製造廠。”

榮譽獎項

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多項獎勵,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目睹UFO事件

目睹UFO事件目睹UFO事件

趙煦和許多基地科研人員在跑道上共同目擊的一次遭遇UFO(不明飛行物)事件。趙煦是我國著名無人駕駛飛機專家、空軍專業技術少將,其他目擊者也有類似的學歷和技術專長,他們這次親眼目擊應當是確鑿、可信的。

2001年8月6日晚,像中秋節晚上一樣,趙煦正領導科研試驗。當時飛機準備從跑道南向北起飛,就在這時,突然從跑道北頭一上一下兩個巨大火團從天而降。“當時在場的人都感到這兩團火就要燒過來了,紛紛下意識地躲避。”趙煦頭腦冷靜,馬上招呼塔台上的人趕快下來拍攝。當攝像的人跌跌撞撞下來後,這兩團火球又騰空而起。這兩個大火球有幾道從裡面向外的輻射光束,沒有任何聲息,來無影去無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